【引言】
“如果李自成没出生,明朝就不会亡吗?”这是不少历史发烧友一直在争论的话题。可要我说,这就像是在问“如果不刮风,树还会倒吗?”你知道吗?在明末,光是被饿死的百姓,不下几百万。听说过很多次,有村庄一天之间就没了人烟。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其实都在告诉我们,李自成只是一个引爆点。那么,没有他,明朝的江山到底稳不稳?背后的故事,绝不像看《穿越小说》那么简单。今天,咱们就把这层“洋葱皮”一层层扒开,看看明朝到底是怎么走到末路的,打一开始就有结局?
【第一高潮】
话说历史总喜欢搞个对立,你方唱罢我登场。李自成和明朝,这对老冤家,一个是穷苦出身的“闯王”,一个是表面强盛、实际摇摇欲坠的大帝国。“说李自成翻了明朝的牌桌,有理。但说他一个人毁了大明,也太小看这老朝了!”有学者认为,李自成不过是那根最后的稻草。可不少网友不服,说:“就是他‘闯进’了北京,逼崇祯上吊,千秋罪人!”那李自成到底是英雄还是罪人?真就他一人能让大明翻盘?别着急,水深着呢。
【发展过程】
翻开明末那几十年的历史,正如剥洋葱,辣到眼睛发涩。一层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万历三十四年李自成出生时,很多地方田地荒芜,灾荒、洪水、蝗灾接连不断,税粮照收不误,百姓吃糠咽菜。网上总说“大明盛世”,可你去问那时候失业、流浪、饿死、欠债的普通人,他们只会苦笑:啥盛世?有人说,李自成落草为寇,是命运逼的。可明朝灭亡,真只是个“偶然”吗?老百姓在说:“管你是李自成,还是张自强,谁让咱们活不下去,咱们就跟谁拼命。”官府腐败、官军剥削,大家伙心里明白得很——换个名字的“闯王”也要有人干这活。总归来说,就是一个被逼得没路走的故事。
【第一低潮】
眼看风头紧,历史竟然突然消停了一下。明末崇祯在位初期,朝廷表面上搞了几次改革,削减开支、裁员省钱,新闻里也偶尔报一报“剿匪有功”。有时候,起义军像被压下的火苗,零星燎原,最出名那次,还打到离北京很近的地方。有人觉得,好像明朝还是有救。但真就平静了?并没有。反对的声音开始冒头,“是李自成的贪心让好端端的国家毁于一旦”,还有激昂者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造反该杀”。有书生“敲键盘”:“古往今来,饥民成事,诗书人受害。”可实际上,很多地主老爷、如崇祯的朝臣,嘴上指责造反,自己却只想着自保。老百姓倒成了两头受气。
【第二高潮】
正当所有人以为风暴要过去了,历史给了他们一个大反转。你还记得李自成最早是个兵吗?老天偏偏爱开玩笑,他明明可以按部就班混口饭吃,结果因为长官贪污,军饷被扣,造反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兵变爆发,李自成别无选择。原本想靠自己混口饭,却被体制推出火坑。这就是咱们说的:不是李自成想造反,是明朝自己作死。更绝的是,这样的事不止发生在一个李自成身上。你翻翻档案,兵变、饥荒、流民起义,遍地开花。到了崇祯晚年,李自成不过成了代表——无数个“李自成”聚集成洪流,轰的一声,把大明端了个底朝天。前面说“如果没有李自成”,后头真有人补位:张献忠、曹文诏、王嘉胤,比起“一个闯王”,真正打残明朝的,其实是不得人心的体制。都说历史是个剧本,主角换了样子,剧情照样继续——底层的愤怒,就是推翻腐败王朝的最大动力。
【第二低潮】
故事发展到这儿,表面看似“终于尘埃落定”:李自成进了北京,崇祯死了,明朝完结篇。但天下真的就太平了吗?显然没这么省事。新的危机马上冒头。清军南下,江山易主,大明的子民刚从李自成的“闯营”出来,转身又成了异族的子民。各地残余势力开始割据,一批老明军转眼就给清廷打工了,百姓依然吃苦。分歧更加剧烈,有人悔青了肠子:“还不如让李自成掌权!”有人冷笑:“换谁都一样,咱这炉灶已经漏底了。”还有人怀念旧朝:“明朝再烂,也比外来政权强。”可这些争吵,都没法换回被动荡、欺压、剥削的底层命。权力游戏换了玩家,草民还是草民。所谓的“平静”,不过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
【写在最后】
绕了一大圈,现在有人还在给李自成贴标签,说他要不起来闹,明朝也许还能多撑几年。还有人为明朝找理由,说是老天爷不站在自己这边。其实,一朝的生死,从来不是某个人能决定的。李自成如果真有推翻王朝的本事,那全中国都能出李自成。明朝死在自己的烂摊子上,死在对老百姓的忽视,死在那些喝得醉醺醺的权贵嘴里。你说李自成该背锅,那崇祯和那些大佬是不是更该被拉出来“表扬”两句?辛苦了,明朝能有今天,全靠你们用本事作死!有些人只会历史复读机,天天“若不是李自成”,还不如问问,为什么几百万“李自成”都想造反。这本质上一点都不复杂,谁让饭碗都没了,谁都能闹。
【小编想问】
你觉得,要是没李自成,凭明朝这个烂摊子,能撑得过农民起义?还是说,任何一个“造反者”都是历史的替罪羊?有人说王朝更替只是天命,有人觉得群起而攻之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推手。你站哪头?欢迎留言,咱们一起聊聊:到底是李自成成就了历史,还是历史逼出了李自成?
亚金配资-线上配资网站-合肥股票配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