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什么一艘快烂成铁锈的破船,就能在仁爱礁赖着不走,还总想着搞补给的小动作?可奇怪的是,每次菲律宾的小船一动,我们这边就像开了上帝视角,总能提前一步把它们堵个正着,那艘“马德雷山号”就像被关进了一个无形的笼子里,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看到的只是海面上的几艘海警船在周旋,水面之下的博弈早就不是一个量级了。有人专门去查了公开的飞行数据,发现在那片海域上空,几乎天天都有我们的“无侦-7”翔龙无人机在盘旋。这玩意儿个头巨大,翅膀长得也怪,但滞空时间长得吓人,一飞就是十几个小时,就那么不声不响地挂在万米高空,底下有任何风吹草动,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还只是天上的眼睛。据说水下也早就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像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再加上水面上那些跑得飞快的无人小艇,它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海上猎犬”,24小时不间断地巡逻。整个信息链条是打通的,天上的无人机看到了,水下的传感器听到了,信息会立刻传给海警的指挥舰,指挥舰再调度周围的船只去拦截。所以,菲律-宾的小船感觉自己每次都是在闯一个巨大的迷宫,可这个迷宫的墙壁,是会动的。
以前我们总觉得,守卫南海就得靠岛,靠那些吹沙填海建起来的机场和码头。可岛是死的,人家可以绕着你走,总有你顾及不到的地方。现在这套玩法,好像完全变了。岛礁当然还是基地,但更厉害的牌,是那些能自己“跑路”的大家伙。前阵子看到个新闻,说上海交大牵头搞了一个项目,名字听起来特别学术,叫什么“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我一开始也以为就是个搞科研的平台,后来仔细一看参数,人都傻了。这东西一百多米长,排水量快赶上中型航母了,最关键的是,它能硬扛17级的超级台风,自己带着补给在海上待上好几个月。这哪是研究平台,这不就是一座能移动的海上堡垒吗?
你想想看,这么一个大家伙,平时可以搞搞海洋科研,显得人畜无害。可一旦有事,它能自己开到黄岩岛或者仁爱礁附近,直接就地变成一个前哨站。上面能住几百号人,能起降直升机和大型无人机,还能往下放小艇去执法。它往那一待,辐射的范围比一个固定岛礁可灵活多了,简直是指哪打哪。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我后来又看到河北一家叫冀东发展的集团,搞出了一项更像科幻片里的技术,叫“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海上乐高”,一个个数十米见方的巨型模块,像积木一样,可以在海上直接拼接起来。只要模块够多,理论上能拼出一座面积几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上面别说建码头和营房了,建一条能起降战斗机的标准跑道都绰绰有余。
这个技术的想象空间就太大了。这意味着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辛辛苦苦地去吹沙填海了。南海那么深,很多地方根本没法填。但有了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在任何有需要的深海海域,快速“拼”出一座海上城市。今天在这里,明天拆了又能拖到别的地方去。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是传统填海造陆完全无法比拟的。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有这么厉害的技术,那我们为什么不早用?为什么前些年还要花那么大力气去填海呢?其实,这背后是一个战略思路的根本转变。当初我们之所以大规模填海,是因为那时候没办法,手里能打的牌不多,只能用这种最直接、最“笨”的方法来宣示存在。
但这个方法,后遗症也挺大的。我查过一些海洋生态的报告,说那几年的大规模工程,对南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大量的珊瑚礁被直接掩埋,导致南海的自然岸线比例从七成多一下子掉到了一半都不到。这些生态损失,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而且,外交上的账也很难算。我们跟东盟的邻居们,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去年双边贸易额都到6.5万亿美元了,人家连续好几年是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你这边跟人家热火朝天地做着生意,那边在家门口叮叮当当地搞“暴力装修”,邻居心里能不起疙瘩吗?这就给了某些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一个绝佳的挑拨离间的机会,他们最喜欢拿这个说事,把我们描绘成一个“肌肉发达、不讲规矩”的形象。
所以大概从2018年开始,上面就踩了刹车,基本上不批新的商业性填海项目了。这说明高层早就意识到了问题,开始寻找一种更聪明、成本更低的玩法。现在回头看,这个转变真的非常高明。你看现在黄岩岛,我们不提填海了,而是成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派了万吨级的“向阳红10号”科考船常年在那边待着。这就很有意思了,我搞环保、搞科研,这是造福全人类的好事,谁也挑不出毛病。但实际上,一艘万吨级的船常驻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实际控制。你菲律宾的渔船想进来,得先问问我们科考船的意见。美国军舰想来碰瓷,我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说,你不要干扰我的科研活动。
这种打法,就是从过去的“硬碰硬”,变成了“打太极”。在仁爱礁那边,面对菲律宾的无理取闹,我们的态度就硬得像块钢板,海警船直接把补给路线掐断,摆明了就是要让你那艘破船自己烂掉。可一转头到了黄岩岛,画风就变得温和起来。对于越南在一些岛礁上偷偷摸摸搞扩建,我们也没选择针尖对麦芒,而是让海警船保持常态化巡航,用行动告诉你:我看着呢,你别太过分。
这种时而强硬如铁,时而柔和似水的策略,看似矛盾,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来的: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美国和菲律宾最想看到的剧本,就是把我们拖进一场军事对峙的泥潭里,消耗我们的资源和精力。可我们偏不按他们的剧本演,用环保、科技和规则来出牌,不仅让对手“军事化”的指责变得苍白无力,更在国际法的牌桌上抢到了先手。
南海这盘大棋,已经从比谁沙子多、拳头硬的阶段,进化到了比谁的章法更高明、思路更开阔的境界。那些能自己走路的“钢铁浮岛”,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它背后是我们整个海洋治理思路的根本性转变。#秋季图文激励计划#这不是退缩,而是用一种更聪明、更可持续的方式来守护自己的蓝色国土。从埋头造岛到抬头造势,从工程思维到规则博弈,好戏,才刚刚开始。
亚金配资-线上配资网站-合肥股票配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