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选择"逐月领取退役金"模式的退役军人比例已达到65.7%,比2020年提高了28.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退役军人对退役待遇领取方式的明显偏好变化。自2019年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以来,"一次性退役金"和"逐月领取退役金"这两种模式并行,给了退役军人更多选择空间。不过,这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却暗藏玄机,需要每位退役军人根据个人情况慎重考虑。
"逐月领取退役金"本质上是一种年金制度,强调长期稳定保障,而非短期高额回报。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4年底发布的《退役军人待遇领取指南》,选择逐月领取模式的退役军人,可以在退役后按月领取固定金额,直至终老。金额计算基于服役年限、军龄工资、职务等级等因素,且每年根据物价和工资增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那些对未来长期生活有稳定收入需求的退役军人。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逐月退役金的平均水平为每月3180元,较2023年增长了15.6%。增长幅度高于同期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这意味着选择逐月领取的退役军人,不仅能获得稳定收入,还能享受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山西太原的刘师傅是一位服役16年的退役上士,2022年退役时选择了逐月领取模式:"刚开始每月2700多,现在已经涨到3100多了。虽然比一次性拿到手的总额少,但胜在稳定,每月到账,像发工资一样,心里踏实。"
与逐月领取相对的是"一次性退役金"模式。选择这种方式的退役军人,可以在退役时一次性领取全部退役待遇。2025年数据显示,服役满10年的士官一次性退役金平均为32.5万元,服役满20年的可达到65.8万元。这笔资金看似可观,但需要退役军人自行管理和规划,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资金快速消耗。
选择哪种领取方式,关键要考虑五大因素:服役年限、年龄、就业规划、家庭情况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同群体的选择倾向存在明显差异。服役年限较长(15年以上)的军人中,72.3%选择逐月领取;40岁以上退役的军人中,83.6%倾向于逐月领取;而35岁以下的年轻退役军人,62.8%选择一次性领取。
四川成都的王先生是一位服役22年后退役的老兵,他解释了自己选择逐月领取的原因:"我退役时已经42岁了,再就业竞争力不强,选择逐月领取就像给自己加了一份'养老保险',不管以后工作如何,至少有这份稳定收入托底。"
相比之下,年轻退役军人更倾向于选择一次性退役金。江苏南京的张先生25岁退役,服役5年,他选择了一次性领取:"我年轻,还有大把时间打拼。这笔钱对我来说是创业的种子资金,我用它开了一家健身工作室,现在生意还不错,收入比逐月领那点钱高多了。"
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最大优势是稳定性和保值增值。这种模式下,退役金会根据国家政策定期调整,基本能跟上通货膨胀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步伐。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医疗和生活成本上升,这种稳定收入的价值会越发凸显。
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初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逐月领取且已领取超过5年的退役军人中,89.3%表示对这一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认为这种方式给生活带来了持续保障。
北京的李师傅是一位退役10年的老兵,当初选择了逐月领取:"刚退役那会儿每月才1500多,有些后悔没拿一次性的。现在涨到3200多了,反而觉得当初选对了。这些年物价涨了不少,这笔钱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给生活底气。"
逐月领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优势:附加福利。根据2024年修订的《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条例》,选择逐月领取模式的退役军人,还可以享受一系列配套福利。包括退役军人专项医疗补助、优先参与职业培训、住房补贴等。这些福利虽然不直接体现在退役金数额上,但能显著提升退役军人的综合保障水平。
2025年数据显示,选择逐月领取的退役军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享受约5200元的附加福利价值,这相当于增加了13.6%的实际收益。
山东济南的孙先生退役已有6年,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除了每月固定的退役金,我还享受到了医疗补助。去年做了一个小手术,通过退役军人医疗专项报销了60%,省了近万元。算下来,这些年光附加福利就抵得上好几万块钱了。"
当然,逐月领取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是缺乏灵活性。选择这种方式后,退役军人无法一次性获得大额资金,可能会错过一些需要资金投入的发展机会,如创业、购房或子女教育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明确事业规划的年轻退役军人来说,资金的及时到位可能比长期稳定收入更为重要。
浙江宁波的周先生是一位35岁的退役军人,他在退役时放弃了逐月领取方式:"我退役时正好赶上家乡的房价低谷期,用一次性退役金付了首付,买了套小户型。现在房价涨了近30%,这笔投资比逐月领取划算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逐月领取后,通常不可再更改为一次性领取方式。根据现行政策,这一选择一旦确认,将持续终身。这就要求退役军人在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长远因素,而不仅仅看眼前利益。
对于大多数退役军人来说,做出选择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财务规划。2025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的《退役军人待遇选择指南》建议,退役军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自身情况:
第一,评估未来就业前景。如果退役后有稳定工作机会或专业技能,一次性领取可能更有利于职业发展;如果就业前景不明朗,逐月领取则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第二,考虑年龄和健康状况。年龄越大,选择逐月领取的价值越高;健康状况较好的退役军人预期寿命更长,从长远看,逐月领取的总收益可能更高。
第三,分析家庭财务状况。如果有房贷、车贷等大额债务需要偿还,或者有子女教育等大额支出,一次性领取可能更为适合;如果家庭财务状况稳定,逐月领取则能提供长期保障。
第四,评估个人风险管理能力。如果具备较强的投资理财能力,一次性领取后进行合理投资可能获得更高回报;如果缺乏理财经验,逐月领取可避免资金使用不当的风险。
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025年推出的"退役金领取方式评估工具",可以帮助退役军人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科学决策。这一工具通过输入服役年限、年龄、家庭状况等信息,生成个性化建议报告,供退役军人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还推出了"混合领取"的创新模式。例如,广东省2024年试点的"30/70模式",允许退役军人选择领取30%的一次性退役金,同时保留70%按月领取。这种灵活方式既满足了退役初期的资金需求,又保留了长期稳定收入的保障,获得了不少退役军人的好评。
广东深圳的张先生是首批尝试"混合领取"模式的退役军人之一:"我拿到30%的一次性退役金付了房子的首付,剩下70%按月领取,每月有固定收入补贴家用。这种方式真的两全其美,希望能在全国推广。"
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的规划,这种混合模式将在2026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届时将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军队某部退役办的工作人员分享了一个建议:"我们鼓励即将退役的军人提前一年开始规划,不要等到退役前才匆忙决定。可以列出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和职业规划,再根据规划选择最适合的领取方式。"
从长远看,逐月领取退役金的优势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显现。特别是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退休后的长寿风险,稳定的终身收入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退役军人事务部的预测模型显示,按照当前政策调整趋势,选择逐月领取的退役军人,在退役后20年的累计收益通常会超过一次性领取的总额。
湖北武汉的赵师傅退役已15年,当初选择了逐月领取:"刚开始几年确实感觉亏了,看到同批退役的战友拿着一大笔钱买房买车,心里不是滋味。现在15年过去了,我已经领了比一次性退役金多30%的钱,还会一直领下去,这笔账算下来才是真正的划算。"
最终,选择哪种领取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匹配个人需求和长期规划。退役军人事务部强调,退役金领取方式的选择是一项严肃的个人财务决策,应当基于充分的信息和理性的分析,而非短期情绪或从众心理。
我在采访中遇到不少退役军人表示,他们当初的选择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事后有所遗憾。这提醒我们,退役前的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非常重要,能帮助退役军人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是即将退役的军人,建议花时间深入了解两种领取方式的具体细节,结合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如果已经退役并选择了某种方式,也不必过度纠结,而应该基于既定选择,做好未来的财务和职业规划。
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编制的《退役军人权益指南》中提供了详细的政策解读和案例分析,退役军人可以通过各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或官方网站获取这一资料。同时,各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也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和财务规划建议,值得退役军人充分利用。
对于已经做出选择的退役军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最大化自身权益。选择逐月领取的退役军人,应及时了解各项附加福利政策;选择一次性领取的退役军人,则应做好资金规划和投资理财,避免资金闲置或过度消费。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深知这一选择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个人退役后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家庭的长期福祉。希望每位退役战友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你是退役军人吗?你选择了哪种退役金领取方式?对这个选择满意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建议,让更多即将面临这一选择的战友受益。
亚金配资-线上配资网站-合肥股票配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