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在美国的一个电话会议上,莱索托230万人的命运瞬间发生了改变。
这个在美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一半的人过着贫困的生活,竟然被说成是“威胁美国经济”的,结果被征了50%的关税,全国都宣布了“灾难状态”。
一个大国为什么要对一个小国下手?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强权思维?
数据是真实的,但政客常常说谎。
美国和莱索托2024年的贸易数据是2.37亿美元对300万美元。这个被南非完全包围的内陆小国,国土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比海南岛还小,却被特朗普政府称为“贸易威胁”。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贸易结构。
莱索托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90%以上都是纺织品,比如T恤、牛仔裤和帽衫。而美国卖给莱索托的东西主要是二手汽车零件,还有一些很少的农产品,金额很少。
这样的“威胁”就好比是大象害怕老鼠的笑话一样不切实际。
更让人惊讶的是产业的依赖程度。
莱索托的纺织行业直接雇用了大约4万名工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在仅有230万人口的国家里,这意味着每6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纺织厂工作。尽管他们的月薪平均只有100多美元,但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这已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
莱索托的纺织业贡献了超过40%的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超过了10%。
对于一个缺少资源、经济根基不稳固的最贫穷国家而言,这几乎是其经济的生命线。这一切的起点,是美国在2000年制定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
这个法案让39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包括莱索托,可以免税将约7000种商品卖到美国。
这个法案已经帮助美国对非洲进行了很多援助,持续了二十多年。
莱索托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开始发展自己的纺织业。很多来自中国台湾和其他地方的投资者在这里建立了工厂,招聘当地工人,生产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
这本来是一个三方都受益的情况:美国的购物者买到便宜的衣服,投资者赚到了钱,莱索托的民众也有了就业机会。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2025年4月,特朗普说要对莱索托征50%的高关税。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官方:说是贸易不公平,需要“平等”回应。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个决定立刻让数万个家庭失去了生计。
如果说贸易数据的对比已经够离谱,那么指控的理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三个官方理由:\"操控汇率\"、\"过剩产能\"和\"贸易障碍\"。我们现在逐一来看这些所谓的\"罪名\"究竟有多牵强。
首先提到的是所谓的“汇率操控”。
莱索托使用的货币是洛蒂,它与南非的兰特保持着1:1的固定汇率。这就意味着莱索托没有自己的独立货币政策,更别提调整汇率了。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莱索托的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见到美元。
全国只有三成的地方有电,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能力操控国际汇率呢?
连莱索托的贸易部长都在公开说:我们外汇储备都不多,哪有能力去操控汇率呢?
第二个说法是“生产能力过多”。
这个说法很荒谬,因为莱索托的纺织业正是在美国的AGOA政策推动下成长起来的。
二十多年前,美国主动向非洲国家敞开大门,鼓励它们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现在又指责这些国家产能过剩,这不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吗?
\"贸易壁垒\"这说法可不行。
美国商品进入莱索托时被征收的高额关税,主要是因为美国向莱索托出口的商品数量不多。对于一个每年进口总额只有几十亿美元的小国家来说,300万美元的进口额确实会让关税显得非常高。
但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不是贸易障碍问题。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计算方法非常简单直接。他用美国与某个国家的贸易逆差,除以从该国进口的金额,然后取一半作为税率。
这个公式忽略了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等其他经济活动。
更让人气愤的是特朗普说的话。他曾经不屑地说莱索托是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说出这样的话,显得特别傲慢和偏心。好像国家越大就越重要,小国就应该被欺负似的。
消息一传到莱索托,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中国的大型采购商如李维斯和沃尔玛等知名公司,在政策出台的次日便开始取消订单。他们害怕高额关税会导致成本激增,从而压缩利润。
一旦订单被取消,工厂只好停工并减少员工,导致成千上万个家庭立刻失去了收入来源。
非洲大地人心惶惶:下一个会是谁?
莱索托的经历并不是唯一的。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措施就像一场疾病,在非洲地区扩散。马达加斯加的关税涨到了47%,博茨瓦纳是37%,南非则是30%,安哥拉也有32%。
每个数字背后,都有许多家庭的痛苦和悲伤。
马达加斯加的境况也让人心酸。这个因出口香草而闻名的岛屿国家,有八成的香草都卖到了美国。
高税收一实施,香料农的订单马上大幅减少。不少祖祖辈辈种香料的农民,现在不得不思考转行种别的作物或是去外地工作。
博茨瓦纳的钻石产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尽管钻石不属于纺织品,但它相关的加工和贸易也受到了影响。当地政府不得不迅速调整经济政策,寻找新的出口渠道。然而,改变市场谈何容易?多年建立的贸易关系怎能轻易中断呢?
这让人想起韩国过去的经历。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纺织品来发展。然而,韩国政府有远见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逐渐从纺织业转向了重工业和电子行业。这个转变过程持续了大约二十年,期间韩国也遭遇了几次经济危机,但最终成功地减少了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不过,韩国的成功之路对于莱索托这样的小国来说,想要完全复制是非常艰难的。
韩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具备较完善的教育系统来培养人才,政府也长期规划并投入资源。相比之下,莱索托缺少这些优势,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逐步改变现状。当贸易壁垒突然增加时,它们只能默默承受,无力反抗。
更让人担心的是连锁反应。
非洲大陆自贸区才刚开始,各国都在努力增加贸易往来。但美国的关税政策打乱了这一切,让非洲国家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对外贸易计划。
一些国家正思考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转而加强与欧盟、中国等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出了严重警告。
报告显示,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全面执行,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可能会锐减超过一半。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人道危机。这将影响数百万人的生计,可能导致贫困率显著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表示了担忧。
他们说,贸易保护主义的扩散可能会导致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小国虽然经济体量不大,但在全球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环节断裂,整个供应链网络都可能受到影响。
根本的问题是治理理念的分歧。
多边主义看重规矩和商量,单边主义则依赖力量和威胁。一旦力量占了上风,规矩就成了强者手中的武器。莱索托的不幸,正是这种观念对立带来的直接结果。
莱索托当前的经济困境,是否会成为全球未来的警示信号?
7月10日,莱索托的副总理马贾拉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
这个决定非常重要,一般只有在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争或疾病爆发时才会采取。但现在,一个国家因为另一个国家的贸易策略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种情况在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中极为少见。
这种情况会持续到2027年6月30日,总共两年时间。
政府计划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尝试创造六万个新的工作机会,以帮助失业的工人们找到新的岗位。然而,这种做法更像是在用创可贴处理严重的伤口,只能暂时缓解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些流失的纺织业订单不会因为政府的声明而重新回来。
更让人感到悲伤的是个人的遭遇。
工人伊德尔在接受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表示:\"他在摧毁我们,我非常恨他!\"这里的\"他\"指的是特朗普。一个来自遥远海外的政治人物,仅仅通过签署文件,就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人生轨迹。
真是讽刺,特朗普自己穿的衣服很多都是从莱索托买的。他的标志性帽子和高尔夫球衫,有很大一部分是莱索托工厂生产的。现在他要通过关税来打击这些工厂,然后去别的地方寻找新的供应商。
这不就是典型的自作自受吗?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揭示了当前国际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战结束后建立的多边贸易系统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世界贸易组织的纠纷处理机制几乎无法运作,贸易规则也逐渐被一些国家的单方面行动所取代。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全球化的进程可能会倒退很多年。
对美国来说,关税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
短期内,政府确实得到了一些额外的钱,一些制造业也开始回到国内。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担。到了六月份,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2.7%,而核心通胀率则达到了2.9%,这两项数据都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等日常用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这让美国普通家庭的开销明显增加。
这些费用最终还是会落到买家头上,关税实际上就是一种税。官员们可能宣布取得成果,但真正付账的是普通民众。这么看来,贸易战根本没有赢家。
更让人担心的是它的榜样作用。
如果强大的国家能够随意对弱小的国家提高关税,其他国家会不会跟风效仿?如果力量成为解决贸易问题的唯一手段,国际法律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今天莱索托的经历,或许预示着未来更多小国的命运。
莱索托的泪水,映射出全世界的无奈。当权力披上“公平交易”的伪装,弱者便成了替罪羊。
这并非莱索托的最终章。在如今实力至上的世界,下一个受难者或许已在不远处。
在这个世界上,你会决定生气、保持沉默,还是采取行动?未来的历史将会记录下每个人的答案。
亚金配资-线上配资网站-合肥股票配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